【腾讯云】视频通信爆款 9.9 元起, 提供电商、教育、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

正在顽固地挑衅中国,试图把仁爱礁、黄岩岛据为己有的菲律宾竟然求到了中国的头上,而且还是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亲自出面,几乎一夜之间就对中方改变了口风。

小马科斯不仅主动会见了中国驻菲大使,还当面请求中方给予援助,以解决1亿菲律宾人面临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——缺粮。这再一次证明了当今世界,尤其是中国周边地区如果遇到重大难题,没有了中国的出手是难以解决的。

小马科斯称,去年菲律宾遭遇了数次台风的袭击,导致稻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严重减产,多个城市现已面临粮食不足的局面。中国此前已经多次向菲律宾提供过粮食援助,这次小马科斯再次求助,一是表明菲律宾确实撑不下去了;二也显示菲方认清了现实,如果没有中国的帮助,菲律宾很难度过这次的严重危机。

很多网友觉得奇怪,菲律宾位于热带地区,物产应该十分丰富才对,怎么可能会缺粮呢?事实上,菲律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确实不但实现了粮食自己,而且成为大米出口国之一,但这样的好光景没有维持几年,最近几十年粮食产量暴跌,是天灾加人祸综合原因造成的。

先来看看菲律宾的优势:地处热带地区,水稻一年可以两熟甚至三熟,耕地面积比中国浙江省的耕地面积还要大,单位人口所拥有的耕地面积和我国相当。然而这样适合粮食作物生产,尤其是适合水稻种植的地区,却饱受各种天灾的影响,特别是热带风暴。菲律宾群岛所处的位置是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,也是台风多发的地带,每年都有20多个大小台风登入菲律宾群岛。台风一方面会带来大量降水,这是正面因素,但其破坏性要远远超过了正面因素。

除了降水带来的洪涝灾害和泥石流之外,台风本身对地面农作物的影响也是毁灭性的,能让水稻倒伏,将较高大的农作物连根拔起。近些年来菲律宾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加剧,也对菲律宾的农作物造成了严重影响。2013年的那场著名台风“海燕”造成菲律宾6300人死亡,经济损失达36.4亿美元,有超过60万公顷农作物受损,造成粮食减产100万吨以上,足够菲律宾1亿如人口吃20天了。可见天灾的影响是巨大的。

但是影响更大的是人祸。菲律宾的耕地中有近80%的集中在地主手里,而剩下的20%的也大部分集中在大公司手上。大部分菲律宾农民都是给地主和大公司打工的佃农。这些地主和大公司种什么作物完全看利润是否高,水稻是远远比不上一些高价值的农作物的。近些年菲律宾的耕地大量转产经济作物,是造成菲律宾水稻生产大幅度缩小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此外,菲律宾统计局(PSA)在去年曾经发布报告,显示在过去三十年中,该国农业用地或农田的面积不断缩小,在1980年的农业和渔业普查中,该国农田面积达到973万公顷,然而这一数字在2012年削减到了727万公顷。菲律宾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中心(CARRD)的数据显示,自1980年以来,菲律宾用于种植水稻的耕地已经减少了48%,全国稻田面积从1980年的365万公顷减少到2012年的约190万公顷。这导致菲律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大量进口大米。菲律宾2022年大米进口量中,约90%来自越南,每年需要进口价值十几亿美元的大米,才能保证菲律宾全国人口的基本营养。

对于菲律宾总统亲自出面求援,中国到底该不该帮?按道理来说菲律宾既是我们的海上邻国,也是东盟成员,还处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重要节点上,中国应该是要和它保持密切良好关系的。事实上,中国在过去这些年来,经常向菲律宾提供农业援助。除了直接提供粮食之外,还经常提供化肥和农业生产资料援助。在2023年6月,中国就宣布向菲律宾援助2万吨尿素化肥,获得了小马科斯的公开感谢。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小马科斯政府开始加大了在南海挑衅中国主权的力度,南海问题成为中菲之间的主要障碍,也成为美国借机在中国周边制造危机的重要抓手。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,中国该如何回应菲律宾的求援,就需要通盘考虑了。

我们认为,当前中国向菲律宾提供粮食和化肥援助可以,但是菲方必须放弃在南海的挑衅政策,重新回到通过谈判磋商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,尽快签署《南海行为准则》是必由之路。小马科斯政府别想一边拿着中国的援助,一边干着侵犯中国主权的事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,快速实现日志分析、应用搜索,首购低至4折
Top